加强护理健康教育,促进优质护理

发布人:高级管理员 发布日期:2013-04-28

  世界卫生组织2000年关于《护理工作范畴的报告》中指出,护士的工作主要包括四方面:1、专业照顾者2、协助治疗3、健康指导4、沟通协调。目前由于多方因素影响,护理工作重点仍着重于专业照顾和协助治疗,健康教育方面存在许多问题与不足:健康教育缺乏个性化,流于形式,把握时机不对,健康教育形式单一,收效不理想。内容简单,缺乏系统的、个性化内容,语言缺乏艺术性和吸引力。医护缺乏明确分工合作,护理健康教育者个人素质、知识和技巧有待提高。

  我科护理健康教育现状:一、日常工作中健康教育:入院宣教、治疗检查项目指导、药物指导、介入术前、术后指导,相关疾病健康教育手册发放,出院用药及随访指导。此项工作由全员护士参与,由于护士人员紧张,个人素质参差不齐,日常工作忙碌,宣教时间、效果都不能有效保证,个别护士还会因沟通不当引发护理纠纷。二、专题讲座:每月为住院患者举办两次冠心病健康知识讲座。讲座内容主要是普及冠心病知识,内容较单一,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三、成立抗栓小组:对房颤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随访管理,跟踪患者治疗及病情,提高治疗依从性。目前正在积极准备中,已立2012市科研项目一项。但对心内科其它常见慢性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没有进行跟踪管理。

  开展有效健康教育,必须加强对护士沟通技巧的培训,在护患沟通中注意以下技巧和方法:二个掌握:掌握病情、疗效和护理要点;掌握医疗费用情况及心理状态。三个留意:留意对方情绪状态;留意对方对病情的认识程度,对交流的期望;留意自己的情绪反应,学会自我控制。四个避免:避免要求对方即时接受事实,避免使用易刺激对方情绪的话和语气,避免使用对方不易听懂的专业术语,避免刻意改变和压抑对方的情绪。五个基本方法:预防为主的针对性沟通,交换沟通,集体沟通,书面沟通,协调统一沟通。

  南丁格尔说:护理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有效健康教育,良好护患沟通,可以改变护士的从属地位,激发主观能动性,将健康教育纳入日常工作,密切护患关系,转变观念,增加护理工作科学性,从而改善护士形象,提高护理队伍整体素质,更好地推进优质护理。

  (心内科 胡淑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