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中医院信息化建设情况介绍
5月30日由何葵副院长带队,医务科、护理部、门诊部、财务科、信息中心五个部门主任一行6人对湖北省中医院信息化建设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湖北省中医院巴副院长和计财处梅处长等对应科室部门主任与我们进行了详细访谈。经访谈和参观该医院与我院信息化建设情况其共性和个性的地方。
一、医院基本情况
湖北省中医院始建于1868年(清同治七年),前身是美国传教士开办的圣约瑟教会医院。1951年政府接管更名为湖北医院,1958年成为湖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2002年与湖北省中医药研究院合并,组建“湖北省中医院”。1994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命名为首批“全国示范中医院”、“三级甲等中医院”。现为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湖北省省级文明单位。2008年,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单位”。
医院“一院三址”——即花园山院区、光谷院区、凤凰院区。现有在职职工1867人,正高职称专业技术人员105人,副高职称专业技术人员228人。现有博士导师15人、硕士导师120人,设有12个博士点、23个硕士点。拥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22名,湖北中医大师3名,湖北中医名师9名,全国优秀中医临床研修人才21名。编制床位2000张。全年门诊量约120万人次,出院病人3.5万人次。
现有内、外、妇、儿等19个一级临床科室,拥有3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9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6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2个省级重点专科和6个省级重点学科,形成了肝病、肾病、脑病、针灸等重点学科群和一批重点病种特色诊疗规范。经过140余年建设与发展,如今已成为学科齐全、技术力量雄厚、诊疗设备先进、中医特色突出的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教学医院。
二、医院信息化建设情况
湖北省中医院是国内最早开展医院信息化工作的医院之一。自上世纪80年代还自主开发了HIS,是中医院中开展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先驱单位。该医院信息管理部门是信息管理中心,是隶属于计财处下设的二级职能部门。信息管理中心有6人,主要负责维护维修、网络培训、中心机房和新闻中心。其计算机耗材及软硬件维护均采取通过招标由第三方服务的方式运作。
湖北省中医院2011年开始更新旧系统。2011年底通过公开招标购置了南京海泰医疗信息系统有限公司的电子病历系统(3.0V)、北京智方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LIS系统和西安华海医疗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PACS系统。2012年6月通过公开招标方式由深圳市新开元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中标承建“医院信息系统”。该院未构建集成平台,主要是通过新开元的HIS平台来链接各系统。HIS、EMR、PACS这几个主要系统除使用的版本号较新外与我院现用的系统厂商相同。
我们参观的花园山院区是老院区,计算机机房面积较小,其光谷院区新机房即将启用,届时数据中心迁移至光谷院区,花园山院区机房将作为灾备系统。通过虚拟技术把硬件物理资源转变为逻辑上可以管理的资源,所有的资源都透明地运行在各种各样的物理平台上,完全实现资源的自动化分配,解决了硬件组合问题。另外一方面,通过云技术将各应用系统云化后提供了与院本部一致的应用环境。从2012年9月份通过区域版HIS系统开始整合上线以来,目前已基本完成了与EMR、科研电子病历、PACS、LIS、OA、科研管理系统、文献检索系统、Web服务器等的链接和数据共享。目前,花园山院区、光谷院区、凤凰门诊三个院区已采取“裸纤”进行连接,形成统一医疗应用平台。在三个院区间可实现开检查申请单后,患者可到任一院区到检查点缴费检查,检查结果院区间数据共享,基本实现了多院区、区域远程医疗协同。
由于系统上线时间短,有许多业务系统还未实施,还存在手写医嘱和电子病历并行、各系统模块需时间磨合等情况,但系统运行总体上较为平稳,使用部门接受度较高。
三、该院信息建设经验
信息管理中心胡主任在信息建设的经验总结中有许多可供我院借鉴之处。1、医院领导班子高度重视,从组织、资金上切实落实。在所有业务科室挑选业务骨干作为信息化联络员,负责医院信息建设的推进工作。2、重视规划,并通过详尽的工作计划进行落实,工作成果与计划对照和业务考核挂钩。制定逐月工作内容和验收标准,实施商每周上报工程进度执行情况。3、重视标准化工作的基础作用。4、重视系统选型采购工作。在选择厂商和产品时,除了满足现有需求外还有考虑前瞻性设计。选择伙伴优于选择产品的原则,更要关注厂商行业经验、对项目的重视程度、服务理念等。5、在系统建设过程中,建立提前的挫折预警机制,严格贯彻项目管理规范。在实施过程中过程化管理和监控的预警机制,同时严格进行付款管理。6、高度注重网络安全的建设。完善容灾、备份设施,拟订各种异常和安全问题的应急预案,并组织模拟演练,结果与操作人员的绩效考评挂钩。
(信息中心 丘奂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