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国庆读完了《白鹿原》

发布人:高级管理员 发布日期:2012-11-19

  

  《白鹿原》,正儿八经的西安灞桥出生的作家陈忠实写的小说,书本的扉页上写着巴尔扎克的句子: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秘史。

  因为先看了电影《白鹿原》,认为这电影不像自己多少年前的感觉,于是,国庆这宅在家里的日子,吃吃喝喝之外,躺着卧着趴着坐着,细细读完这本巨著,奇怪的是,没有年轻时代焦灼沉重的感觉,好似看见一幕幕人生的大戏,浩荡在家乡西北的古原之上。

  故事从白嘉轩年轻时代一口气克死6个媳妇开始,那时候,还有皇帝,百姓们纳着皇粮,个人过着自己的日子。后来,皇帝没了,精神深处的依托也没了,白嘉轩所在的白鹿村,以他为族长,树立了自己的精神寄托--------仁义白鹿村,乡规乡约多得叫人头疼,比“八荣八耻”的篇幅厉害多了,可是这小小的一粒黍米一样的白鹿村,在辽阔的、巨变中的中国,却是那么渺小,它终究抗不过乱世轮回:军阀、土匪、淫乱、瘟疫、共和、国共合作、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白嘉轩和他的儿孙们,以及他的竞争对手鹿子霖和他的儿孙们,以及连枝带蔓的亲友们的儿孙们,就在这历史巨浪的翻腾中,像断了线的风筝一般一会儿冲向九霄云外,一会儿坠落到河汊谷底,在祸福之间翻着烧饼,一直走到了白嘉轩人生的结尾。

  已经成了中国文联副主席的陈忠实,最近在说到《白鹿原》创作初衷时说:这一百年来,从皇帝倒掉之后,中华民族所依据的思想内核,已经无存,到现在也没找到。

  所以,《白鹿原》很难被电影宣示出来,王全安导演壮着胆子拍出来的,充其量只能叫做《田小娥情事》,离陈忠实小说的内涵,还远着哩。

  白嘉轩几乎可以称为一个完美的中国男人,这个生长于中原大地皇天厚土之上的男人,一生没有脱离开在土地上的耕作,他睿智、沉稳、诚信、仁义、德以服人,在小说的结尾,他和他的儿孙们都为自己的人生总结了实实在在的箴言:活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白嘉轩的家,这个细胞是健康的;中国,还有很多家庭细胞,也是健康的,他们,支撑着这个社会走到今天。

  陈忠实使用的是秦川土语,所有人物的对话,都有我儿时的记忆,因此十分亲切,但是,估计外乡人读这本小说,只能囫囵吞枣,对语言中蕴含的趣味,大概无法体会。这有点可惜。

  这个国庆假期,读完一本好书,没有虚度。

  (宣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