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胜于言,大医精诚

发布人:高级管理员 发布日期:2013-01-06

  今年,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生委开展了“实施重点学科建设和医疗水平提升工程”和“实施职业精神建设和满意度提升工程”,其目的是让深圳的医疗队伍中出现更多的德技双馨的好医生。为此,深圳晚报与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生委合作,开辟了“我遇到的好医生”专栏, 2012年11月28日A11版推出的我院高级优秀人才之一。

  《深圳晚报》摘编

  张宗明 :我会坚持站在手术台前

  患者老婆口述:

  他甘愿冒大风险亲自主刀

  我老公是一名水电工,经常在户外工作,两年前,他常说肚子疼,我们都没当回事。疼得厉害的时候,我老公就自己买点胃药吃。2010年,我老公在上班的时候摔伤了,医生诊断为背部骨折。当时担心摔伤了其他地方,医生建议我老公做个全身检查,这一检查才知道我老公患有肝内胆管结石。而且,医生还怀疑我老公可能肝上长有肿瘤,所以才会肚子疼,需要做手术。可是,由于老公胆囊畸形,且胆囊是靠后生长,医生告诉我们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进行手术,风险较大。在医生的建议下,我决定先把他的骨折治好后再考虑其他问题。

  我们夫妻俩从1993年来到深圳,两个小孩都在外地上学,得知老公患病需要手术,我既不敢告诉老公,也不敢告诉小孩。而我老公为了挣钱,也是拖着病体上班。今年,我们准备动手术治好结石,但是由于我老公身体的特殊情况,手术风险性高,医生也束手无策。不过,好在我们遇到了第四人民医院的张宗明常务副院长,他得知我们的情况后,决定亲自为我先生动手术。

  张教授真是一名好医生,一点没有架子,人很和蔼,对我老公的病很上心。我没想到,他会冒这么大风险亲自主刀,真的很感激。手术前,他还一直安慰我不要担心。后来,两个多小时的手术果然很成功。手术结束后,张教授还在每天上班时和下班前,都会来病房为我老公检查一遍,叮嘱我们一些要注意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遇到这样的好医生,我们实在太幸运了。

  记者调查:

  治病救人是我的职责

  记者来到第四人民医院,见到了和蔼可亲的张宗明教授,张教授是经全国公选后加入第四人民医院的常务副院长。他曾经师从裘法祖先生,并在美国耶鲁大学留学,作为医学博士后,从事普外科工作20多年,挑战了肝、胆、胰、脾外科、尤其是胆道外科领域各种疑难杂症。今年6月,张教授刚刚到任不久,就成功完成一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这一项手术属于肝胆外科手术中难度最大、技术要求最高、风险最大的手术之一。这是自2005年以来,第四人民医院第一次实施该项手术。

  “深圳需要我,我就来了。”张宗明告诉记者,深圳人口密集,但是医疗资源相对较缺乏,医疗专家也比较少。作为全国公选出来的常务副院长,他选择从首都来到改革开放的前沿,既是爱好使然,也是希望能为深圳的医疗事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张宗明说,深圳对医疗专家和医疗资源的需求很大,作为具备一定医疗技能的医生,当然应该到老百姓最需要的地方来,他希望以“行胜于言”的座右铭为指针,带领医院的医疗团队在本专业内开创出一番新天地。

  近年来,张宗明还先后撰写了《中晚期肝癌治疗方法的选择》、《胆道外科疾病的诊治进展和现状》、《腹部微创术临床应用进展》等专家论坛文章,进行和完成了多项科学研究,还常被邀请赴美国、日本等讲学。

  “治病救人是我的职责,这是我的分内事。”谈起患者推荐他为好医生,张宗明笑着说,解除病人的疾病痛苦、帮助病人恢复健康、提高生活质量是医院和医务人员的根本任务,医生和病人要相互信任,医务人员也要树立“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治病救人理念。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张宗明教授目前担任第四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但在繁忙的医院管理工作之外,他几乎每天都上手术台,坚持站在医疗第一线。

  (宣教科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