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中学习交流杂记

发布人:高级管理员 发布日期:2013-04-28

  2010 年 5 月到 7 月底,我在德国为期不到 3 个月的交流访问已经顺利结束。这几个月,是我生命中很重要的一段时间。非常感恩福田人民医院和卫生系统的各位领导能够给我这样难得的机会, 让我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

  我是不是到了乡下? 一下飞机,我就愣住了。慕尼黑,号称德国第三大城市,它的国际机场不如深圳机场干净整洁,

  有点乱哄哄的感觉,幸亏德中科技交流基金会中国代表处的马老师和深圳卫人委的张欣王月老师已把行程打印给我,我按图索骥,在英德文的标牌指示下乘 S 轻轨,转 BUS,终于在 2010 年 5 月 25 日下午到达 Ingolstadt 宿舍。一路上回顾四周虽然环境优美,房屋象童话世界里的一样,但这里如此冷清,远远比不上深圳热闹;这里如此萧条,远远比不上中国有生气!怎么会这样!我开始抱怨基金会的人了……

  有人说,爱国的最好方式就是出国,此话不假。那一刻,我的爱国之心强烈到极点,我甚至想写一篇文章,就写德国不如中国的地方,好让那些崇洋媚外的人,知道外国的月亮不比中国圆!以前看过一部电影,名字记不清了,我对里面的一句话印象极深:“你到一个地方,开始你不喜欢它,慢慢地你习惯了它,到最后你离不开它。”人也一样。

  在德国,刚开始几天,我度日如年。还好,我所在医院有专门人员 Kellmena 女士解答中国 医生的各种疑问,我竟然用蹩脚的口语了解了不少情况: 邀请我此次访问的是位于巴伐利亚州的 Klinikum Ingolstadt 医院,位于慕尼黑附近,是一个综合性的大型公立医院,也是著名的慕尼黑 大学医学院的教学医院,床位 1221 张,医生 215 人,护士 680 名,兼职雇员 522 人,年均住院人 数 19500 人,外科以骨外科、神经外科、普通外科方面为特色。因此,很快我进入临床角色。

  德国的临床工作情况和感受

  众所周知,德国作为现代外科的摇篮之地,培育了无数著名的医学家及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我们知道,现代外科学的发展,无不浸透着德国先驱的影子,至今德国的医疗技术、医疗器械都是 走在世界的前列。同时我们也知道,我国外科学鼻祖裘法祖院士早年也留学德国家,作为一名骨外科医生,无不期盼拥有裘老那样精湛的技术和大家的风范,我也是怀着激动的心情开始了德国之学。

  我所在的医院的医疗模式是这样的:医院是个股份医疗集团公司(GmbH),下属 5 家机构(临 床,科研所,后勤,养老院,康复中心),临床各科由一名教授总负责,教授后面有 2-3 个 OB(相 当于副主任,各领导一个治疗组),再下面是 5 个 Dr.。我没有具体的指导教授,但是骨外科主任 Hillmann 教授对我指导的较多,几乎每天都在他的指导下开展临床工作,有什么疑问也主要是他来 为我解答。他的英语水平很高,也很健谈,曾经应邀到我国的上海,西安,重庆等地学术访问,对中国的文化和医院有一定的了解,对中国的印象非常好,对我也是非常热情。教授曾经在海德堡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 3 年前被引进入该医院,在骨肿瘤研究和手术方面很有造诣,Klinikum Ingolstadt 医院的骨外科也正是在他的带领下开创了今天这样的局面。

  骨外科有 2 个病区,其中每个病区均接收的是 Hillmann 教授的一部分私人病人。每个病区有2 个主管,相当于医疗组长,叫 OB(Oberarzt,德语为资深医师),Hillmann 教授是骨科总主任, 全称 Direktor Prof.Dr.Axel Hillmann 。该院骨外科有 78 张床。病种主要是髋,膝关节疾病以及骨肿瘤病人,四肢骨折均有另一科室-创伤科手术(和国内不一样)。 我们每天都是早晨 7 点 40 分准时交班,科室的医生全部集中在一个专门的会议室进行简短的病情讨论,并有专门的低年资医生解释前一天收住病人和当天手术病人的 CT、MRI、X 线摄片等检查,几乎每个病人的检查都有上述资料,护士不参加这种交班讨论,似成独立体系,交班用德语,虽然听不懂,但是看 X 片及 CT 后,基本猜到八九分意思,Hillmann 教授会偶尔用英文解释一下。8 点 15 分结束后就查房,查房 用德语,我听不懂,Hillmann 或旁边医生会给我简单介绍,尽量让我能够了解该病人的诊治全貌。 教授查房时对病人态度非常好,与病人握手,耐心解释病人的各种疑问,我还见过 Hillmann 教授 跪下亲自给病人换药。医生非常注意手卫生,接触每个病人之前都要消毒,消毒液就安置在病房门口,非常方便。随后就是与德国的医生们一同手术,术中可以提问。他们主动交流和询问中国医生对这个手术是怎么操作以及手术方式和路径,通过交流他们可以了解中国,也全面了解我们这些中国医生的水平。由于不懂德语,我向教授要求取消查房,交班后直接去手术室,因此,后来我每天基本上就是在手术室度过的,参加不少手术,每天基本是下午4、5 点结束。

  由于我们这次交流访问的中国医生都是高年资医师,不同于一般的进修人员,而且我们的提问和表现出来的手术技巧,加上比较流畅的语言沟通,展示出了专业技术水准,得到了这里的医务人员认可和重视,教授多次对我讲,他认为,德中之间医疗专业技术水平差距是很小的。应教授邀请,我向骨外科的全体医生以幻灯形式,介绍了我们城市,我们福田人民医院和骨科的业务水平,当他们看到我们城市有如此人口,医院有如此规模,开展了比较先进的脊柱微创手术时,他们觉得中国的医疗水平超出了他们的想象。教授和几个医生说很期盼尽快访问中国、访问深圳!

  我对德国医院的总体印象是“三强

  一、技术装备强。注重医疗设备的更新,装备精良是我对德国医院手术室印象深刻。20 年前, 德国就应用了 HIS 系统,病人的病历记录、各种检验、影像、手术安排等随处可查,连给病人发药都是记录在电脑上的。无论是手术室各种器械,还是辅助检查的设备,都是目前非常先进的。每个手术室有 1-2 台 C 型臂 X 光机,对骨科手术非常方便。这里的器械,全是那样的器械。轻巧、灵便、锐利,弧度合理,手感极好;手术拉钩各式各样,一般脊柱手术,两个人(我看见教授一个人开腰椎间盘手术)就够了,节约了人力;手术室是全层流手术间,手术床是可移动手术床,接送病人无须反复搬动,手术室内有专门的等待区域,麻醉师、手术室护士可以在等待区域内做好手术前准备,可以很快接台手术。我们专门观察了一下,最快的两台手术间隔时间是 10 分钟。其麻醉复苏时间也是极短,不知道是否与药物有关。这里的自动化程度很高,从而节约了大量的人力资源,从工作服的更换、到手术器械的清洗,到病区场地的清洁,都是机器来完成,我拍摄了图片,有机会可以同大家共享。

  二、无菌观念强。德国的病人很多非常肥胖,但是这里的切口脂肪液化、伤口感染很少发生。手术室是全层流手术间,这点很重要。但医护人员的无菌观念极强,从洗手时间的规定,到消毒遍数以及每次做另台手术都要出手术室再进来换新衣服等有明确规定,手术无关人员没有。进出手术室是单向的,就是说每次进门都要换全套衣服。我有时参观只能距手术台 5 米或通过门玻璃看。

  三、敬业精神强。德国的医生是很辛苦,其人力资源有限,因此对工作的效率非常讲究,这种效率是建立在明确的分工合作基础上的,例如病区主管,虽然负责整个病区的事务,但是他也就是每天早晨查房,然后就是手术,病区的其它事情全部交于住院医生和秘书来完成,因此其专注于手术质量的提高。骨外科 51 病区的主管 Markus Peyerl,他每天基本上都是从早晨 8:30 时开始, 一直手术到下午 4、5 点钟,基本一星期 5 天,天天如此,刚开始我还真不适应,两腿发酸,我有一次问他累不累,他居然回答说,ENJIOR(享受),他喜欢这样的生活!他的手术做得非常漂亮。住院医生则专注于病人的管理,虽然每个人要负责至少 10 张病床,还要参加值夜班,有时还要充当手术助手,但是他们每周也是实行 40 小时工作制度,其休息也是得到了充分的保证。总的来说医生这么辛苦工作,工资可不算高,也不怪他们有段时间闹罢工。

  手术操作标准化

  是德国骨科手术一大特点,从每天排手术时间表可以看出,每台手术时间有具体的起止时间,手术持续多少时间等基本恒定。我在此学习期间上最多的手术是髋关节置换和膝关节置换术,其体位和手术步骤高度统一,几乎每个主刀医生都一样的风格(一个师傅下山),手术步骤和时间差不多,每一步严格执行,以致于下一步手术所要器械,我能用德语和护士要求。我们可能认为这是教条,但对规范手术,消除并发症和提供研究新技术有不少好处,另外这种教科书式手术对培养新一代医生有很大作用。其次,每位医生都能够熟练开展关节镜的各项技术,把国际上公认的、成熟的关节镜技术普遍应用于临床,并让该专业所有的医生掌握它,让所有的病人都能够享受到这种医疗技术,我想这是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关键所在。这种观念的更新,患者是最大的受益体,他们痛苦小,手术效果好,并发症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一流医院是一流技术打造的,医院不在大小,而在于技术,这点我们可以借鉴。经过不大范围调查,所有德国医院的关节置换手术技术基本在一个水平上,这很惊人。也免去人民看病都去大医院,而不信任小医院的医疗偏执。

  在病人管理方面有 4 套人马: 医生、护士、功能锻炼和心理辅导员、生活护工。这里的病人 住院完全不用家属陪伴,有专门的护理人员照顾,查房的时候可以看到生活护工在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吃饭喝水。当然,这种医疗质量的持续提高,与德国各医院的激烈竞争有关系,德 的医疗体制不同于中国,90%的门诊病人是由家庭医生进行诊治的,如果家庭医生认为有必要,再将病人介绍到相应的大医院,想想我们国家提出的“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仿佛就有这种体制的翻版。而且德国的家庭医生有权将病人介绍到他认为全德最好的医院去,他信任这个医院,才会向病人推荐这个医院,否则家庭医生将不会向这个医院介绍病人,医院也非常注意同家庭医生沟通。 据教授讲,骨科有大约 20%的病人来自别的城市和国家(欧盟),就是因为那里的家庭医生和病人相信他!

  病案管理:主要是病历书写方面。口头录音后由秘书记录打印。因为大量的文字工作,比如病历的记录,由其口授在录音机上交专门的打字员来完成的,医生只负责审阅签字即可。打字员还负责出院病人的资料整理后邮寄给家庭医生,以利于病人的后续治疗。将打字、邮寄资料等这种低技术含量的工作,交由打字员来完成,而让医生们有时间来专注于高技术含量的工作,从管理这个角度来看值得我们参考。每个主任都配有秘书,确切的说,是科室的专职秘书。我们的教授有 2 个 秘书,门诊病人的预约、住院病人手术同意书的交代签字等,通知病人在哪个区域等候医生前来诊 治这类工作,全部由秘书来完成。由于家庭医生和医院教授早就让病人清楚其治疗方案和风险,所以履行法定手续部分就由秘书完成了,因为长期从事这样的工作,他们的效率和质量都是挺高的。医生们有什么事情,比如带病人检查,安排什么事项,都是向秘书交代,由秘书来完成,每个人的职责很明确,工作起来效率当然很高。

  总之, 国外的生活是新奇的,也是单调孤独的,经历了短暂的文化休克。不过能够近距离感受一下异国的人文地理还是不错的。基本上该医院的所有工作人员对中国人很感兴趣,满脸笑容,热情得很。也许是夏季,这里到处都是草坪和鲜花和大片的庄稼,房屋建筑也别具一格,还真有点像童话里的地方。我们住在医院的单身公寓里,可以自己煮饭,距离超市比较近,不过我中午都是在医院里享受西餐或在手术有免费午餐;周六还可以在超市买到东西,周末就全民关门休闲。周未有时间我去了离我不远的号称德国最美的风景地 KINGSEE 和阿尔睥斯山。总收获是开阔视野,增长见识;看到差距,回国后努力进取。把学来的技术和好的理念应用到病人中去,更好服务患者。

  (靳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