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总值那一夜
行政总值班,在大多数人眼里无非是处理为欠费病人签个字,接个投诉电话之类的事务。在大多数情况下的确如此,但即便是看起来颇为简单的事,有时也会碰上想象不到的艰难,12月10日的那晚总值,让我彻底改变了看法,体会了总值的艰辛。现在医生难当,总值同样也是不容易当的。
半夜2点接到妇产科打来的电话“总值赶紧到手术室门口,一位剖腹产病人要输血抢救,可能要切子宫,没有家属!”我甚至还来不及问对方是谁,电话便匆匆挂了,当时第一反应就是一个字——急!医生忙于抢救病人已没空多说!赶紧披上衣服,顶着寒风,冲到手术室门口。只见一名18岁左右的少女带着4岁的小女孩呆呆地坐在那里,上前一问,原来少女是产妇的邻居,平时并不熟悉,只有进出门栋时的点头之交,是产妇自己敲邻居的门要求帮忙找120送医院的。4岁的小女孩是第一胎,现在剖腹产生第二胎。询问少女是否知道产妇的丈夫在哪,少女说没见过,询问小女孩爸爸最近有回来吗,小女孩说没回来。听完后心都凉了半截,又是一个没老公或者是老公不同住的。这种情况下要切子宫,心中更急!从医疗上讲为挽救生命有时必须切子宫,但从病人的角度讲器官切除多数接受不了,按以前的经验,十个病人有九个要投诉,更何况母子的安危现在谁都不能保证!即便病人没事,这个4岁女孩的吃喝拉撒明天谁来管?我本可以代表医院签字,但总值在技术层面帮不上什么忙,就要尽力帮医生帮医院帮病人,看着小女孩衣裳单薄,光脚丫穿一双拖鞋在寒冷的冬夜,心里很是怜悯,想到医院和当班的同事可能面临的麻烦,当时第一反应就是想尽一切办法尽快找到家属,告诉病人的危急状况,让他知道医院为之做的一切努力,在不良结局出现前取得家属的认可与理解!赶紧一把拿过病人的手机,查找最近通话记录,厚着脸皮在凌晨2点多一个接一个回拨过去,抱着一丝希望:也许有人会接,也许有人能提供线索,也许有人能出面做家属吧!
半个小时过去了,不是对方没人接,就是听完事情后说只是认识病人,许久也不曾联系了。眼看着病人的手机快没电了,急忙找张纸抄下了最近联系过的电话。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位认识了病人10年的女朋友接了电话,在我的再三恳求下,该朋友愿意来院看一下,但不肯作为家属签任何字,事关重大,不敢负责。后来才慢慢了解到,原来此胎是病人与香港人未婚同居所生,4岁大的女儿是与离异的前夫所生。于是不停打香港人的电话,无人接听,打病人娘家江西老家的电话,有人接过一次挂断了就再没人接。此朋友又告诉我该病人有一清远的姐姐,于是找清远的号码试着打过去,终于找到了亲属——还是亲姐姐!但姐姐的答复是并不知道病人在深圳怀孕生子的情况!我晕!亲姐姐都不知道病人的近况!我气!快生孩子了,居然找不出一个人替自己的生命负责!心中很无奈,这是什么社会!为什么会这样!但令人欣慰的是总算找到家属说明情况了,姐姐还算通情达理,感谢医院的救助,因不能连夜赶来,委托总值替她签字,恳求前来的看望朋友暂时照看4岁的孩子。当时我顿时松了口气,努力没有白费,至少有家属知道医院在做什么,理解医院为之付出的努力也是好的,起码术后谁带孩子的问题由家属与朋友协商解决了。要不然第二天,医院还要派人照顾孩子,照顾病人,医院本来就忙,这不是忙中添乱吗?就这样,我代表病人的家属在寒冷的冬夜冰冷的板凳上坐了二个半小时。手术室里妇产科一、二、三线医生均到场,加上进修生、麻醉师、2名护士共7人忙活了半夜,再加上我是八个人为一个并不珍视自己的病人着急辛苦了一晚。病人最后虽免于子宫切除,但情况不稳定需转ICU观察,事情终于在凌晨近5点暂时告一段落。
第二天,我病倒了,那晚十分焦急,几分生气,身心疲惫,坐在不锈钢的冰板凳上吹刺骨的寒风又没有及时添加衣物。心中想着医院、同事可能面临着麻烦、自己肩上的责任,总算尽力安全地完成了那个总值。回头一想,即便病人造成了许多的“不应该”,我也无法回答社会许多的“为什么”,这终归是总值的责任,也是医院的责任。我只能想着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尽力去办好岗位上的每一件事。
经过那一晚,我明白了总值签个字其实也不容易,总值与医生一样,可能还有更多的不容易只有自己经历了才会知道。
(三甲办 杜天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