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 化

发布人:高级管理员 发布日期:2013-03-14

  朋友来深圳玩,发现过街天桥和地道的每个台阶较矮,以至于人们不由自主的放慢脚步,有点行走不便。2岁的孩子来玩,则在那台阶上步行稳健、行走自如。我突然醒悟设计者的目的,台阶主要用于照顾幼童和老人等行走不便的人群,正常人群要耐点性子才好。

  2012年的岁末,参加深圳市人民医院麻醉科举办的“可视化麻醉学习班”,不由得感慨可视化技术离我们越来越近了,甚至可以说距离只有一步之遥,那就是仪器购买这个流程需要完成。今日的麻醉学科,已不仅仅是你会不会用麻醉药的问题了,它包含众多学科理论和技术的应用。量化麻醉技术,需要麻醉医师根据个体差异来衡量麻醉药物的应用;无痛诊疗技术,需要麻醉医师善于应用各种不同机制的镇痛药和镇痛泵,传统的阿片类药物只是其中一种;围术期保护技术,需要麻醉医师善于应用各种心血管活性药物、血液保护(如:血液回输技术及管理)、心肌保护药物(如:果糖二磷酸钠)、肝肾功能保护(如:顺式阿曲库铵)、抑制炎症因子释放的药物(如:乌司他丁);可视化技术,可以更好地指导麻醉医师在神经阻滞、血管穿刺时避免神经血管损伤,提高麻醉的精确性,减少不必要的并发症。但它推广之初,可是受到影像科医生的不屑。总之,麻醉技术日新月异,正如自然进化一样从未停止,并且涉足的领域越来越多,需要麻醉医师不断学习新理论新技术,站在理论的前沿,更好的提高麻醉技术水平,更好的服务患者。

  但很多医师不理解,常问“这些药物都不属于麻醉药品,你们为什么要用?”为什么要用?这些理论的普及难道只有麻醉医师知道吗?其实,很多理论都是外科医师向麻醉医师灌输的。从理论研究水平上讲,麻醉学的理论相当落后,需要不断的学习和自我提高,才能不断满足外科医师的需要,才能更好地服务外科医师的水平,我们的成功就是他们更大成功的保障。因此,听到有人要限制麻醉科用药的时候,我想是不是麻醉科用药的理论和目的没有明确传达呢?

  正如过街天桥和地道的台阶,虽然走路的大部分是年轻体壮的人,但设计者为何重点考虑那些行动不便的人呢?虽然麻醉失败率很低很低,但几年遇到一例的教训还少吗?某名牌医院因为遇到一例疑似椎管内神经损伤的案件,从此不允许置入国产的硬外导管,而是价格在200元左右的加强型硬外导管。因为遇到一例全麻后病人恶心呕吐的投诉,所有的全麻病人都在手术结束前使用止吐药,而且是第四代的止吐药。这些处理措施和用药是否恰当暂且不论,但其防范于未然的做法值得学习。

  因此,是时候改变观念了!

  (麻醉科 高新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