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中心前往省市大医院对口参观学习病案管理
因为我院二期建设的原因,2011年原病案室病案库拆除,现在的病案室在外科大楼23楼会议室外西侧临时搭建少量病案架,存放近一年的病案,其它病案均无序堆放在临时的库房内,给医院的病案管理与临床工作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后,非常重视病案管理工作。今年3月份,我院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签署了合作办医的协议后,院领导积极推动各个相关部门对口到中山一院学习。在医务科的安排下,4月18日,我和病案室孙艳前往中山一院病案管理科参观学习。到达中山一院后,病案管理科熊科长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带我们参观了病案库,并给我们详细介绍了中山一院病案管理的发展过程及现状。
该院1910年建院,2001年更名为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目前开放病床2548张,年门、急诊量约460万人次,年出院病人近8万人次,目前存放从1945至今的所有病案近180万册。该院还是中山大学最大的临床教学基地,承担中山大学医学本科 60%以上的临床教学任务,其病案利用率极高。
在医院业务用房日趋紧张,病案量日益增加,同时临床、教学与科研对病案调阅的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该院分三期将全院纸质病案进行数字化扫描和缩微胶片处理,目前已完成两期,将从1945年至2005年的所有病案(接近100万份)数字化存贮和缩微胶片,缩微胶片具有与纸质病案同等的法律效应,在院内存贮,所需空间仅占10平方米。第三期(2005年以后的病案)即将启动,总投入近千万。所有已数字化处理过的纸质病案打包贮存在异地(由相关公司提供场所),如确需要纸质病案,也可方便调取。纸质病案数字化处理后,医生通过相关病案管理系统申请后,到医院的病案系统中调阅所需病案,非常方便快捷,这样就很好地解决了存储空间与快速调阅等问题。
中山一院病案管理科共有二十余名工作人员,日常工作分为四个组,包括病历回收组、病案录入编码组、病案质控组和病案上架及服务组。让我们印象深刻的是,该科的病案录入编码组是一支具有高素质的专业技术队伍,8名碥码录入人员,其中硕士3名,保证了医院病案编码的准确性,为该院临床与科研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习回来后,我们将参观收获向院领导做了汇报,并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对我院现有纸质病案进行数字化扫描处理的方案。院领导对此高度重视,经过院长办公会议讨论,一致同意数字化扫描方案,并分步实施,现在已经开始第一阶段的招标工作。
在此基础上,5月21日,我们又前往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的病案统计科参观学习。该院于1999年底建院,2001年住院部开放。虽然比我院建院晚,但是起点高,软硬件配套好,发展快。2001年9月,深圳市政府与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合作,医院更名为“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和“北京大学深圳临床医学院”,纳入北京大学附属医院管理体系。目前已经是深圳市最具实力的综合性医院之一。
北大深圳医院目前开放床位1000多张,年出院病人近5万。病案统计科刘主任带我们参观了其病案管理的整个流程。该院的病案管理规范,病案录入编码与统计人员目前共有5名(今年还将引进1-2名相关专业硕士毕业生补充进来),均为相关专业本科或研究生人员。该院实行编码与统计人员工作互助的管理模式,编码人员要懂统计,统计人员要懂编码,工作上互相补充。这种模式比较好地适应了医院的发展要求。
在病案上架管理上,该院采用密集柜进行病案上架,目前在架近3年的病案。该院首创采取按专科分类与住院号顺序排放病案的方法,很值得我们学习,这种上架方式,可以更加快捷地抽取所需病案,对于各种检查需要调阅原始纸质病案时,节省了大量人力与时间。
该院也是深圳市率先进行病案扫描的医院之一,目前除近2年外的纸质病案已经扫描保存,并由公司提供地点存放在深圳附近的地方,方便调取。新的归档病案也在逐步安排扫描中。同时,该院已经在全院实施了电子签名,目前正在考虑电子病历无纸化,这将是未来病案发展的趋势。
通过参观学习,我们看到了差距,也有了前进的动力,同时明确了发展的目标。信息中心病案室一方面需要挖掘内部潜力,加强专业学习,优化管理流程;另一方面,在新一届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将逐步引进专业人才,提高病案编码水平与管理质量,更好地为临床、科研与教学服务,努力实现医院创“三甲”的目标。
(信息中心 杨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