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撼中看到的差距

发布人:高级管理员 发布日期:2013-11-15

  火热的六月,我与其他15位护士长一起,被派往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学习。这是我第二次外出进修学习,距离上次已17年了,现在的我已近中年,专业上也有了一定的积累,虽然天气炎热得令人有些焦躁,但出发那天我是怀着轻松的心情,抱着完成任务的态度启程的。可是,当我们踏进中山一院,看到破旧、拥挤不堪的大楼,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中山医人可以如此敬业、做到如此专业,我震撼了!同时也看到了自己的差距,不由自主地涌出强烈的学习愿望,那一刻,我开始觉得荣耀和幸运。

  在中山一院的短短1个月里,进行了2周理论学习,2周临床实践,我们在护理管理、教学、查房、护理质量评价敏感指标的运用、医院等级评审等方面都大开了眼界,获益匪浅。我在消毒供应中心的临床实践过程中,有几点收获,特别想跟大家分享:

  1.规范化、精细化管理遍及每个角落。消毒供应中心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都有指引、有制度,每个人都认真负责地按照精心、精细、精品的要求去做好每一项工作。我看到每件需要处理的物品,从回收、分类、清洗、消毒、包装、灭菌、检测,一直到发放,共8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是根据指引进行操作,双人核对,记录齐全。虽然他们没有现代化的信息追溯系统,但他们用人工的方法实现全程查对跟踪管理,确保消毒供应质量。消毒供应中心的精细化管理无处不在,如一个打发货单的护士,当她需要的单打印好,准备离开时,打印机卡纸了,为了下一个使用者方便,她把打印机调试好才离开,员工的自我管理意识已成为一种习惯。

  2.培训方式灵活,培训效果好。消毒供应中心也开展层级培训,形式多样,有小讲课、自学、互学等,最受欢迎的还是岗位考核的形式,特别在迎接等级评审前,护士们特别喜欢护士长来进行岗位考核。考核者在考核期间跟随被考核者,观察其工作过程的操作,看到什么就问什么,问到什么就追什么,追到什么就查什么。最重要的是,考核者在考核的过程中,及时发现对方的不足,现场给予个性化指导、培训。护士们反映通过这种方式的培训效果胜过听几节课,容易熟记掌握,同时可以锻炼护士的迎检能力和应变能力。

  3.部门间关系和谐,团队工作效率高。因为消毒供应中心的耗材供应是生产过程的重要环节,耗材供应不力,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特意关注了一下,由于停车位紧张,车辆进出不方便,中山一院消毒供应中心的耗材入库便定在每周三的中午,仓管员及消毒供应中心护士双人到场,同时验收,供应商依次卸货,堆放整齐,标签、品名、效期统一朝外,便于查对。验货的两人1个管发票、送货单、检测报告,一人点数、检验批次、效期并开箱抽检,2个半小时完成了60多箱货物的出入库工作,效率实在高。

  通过中山一院这次理论结合实践的学习,感觉确实受益良多,只有学以致用才不枉此行,本部门计划在下半年开展以下两项工作:

  1.确保消毒供应质量,提高临床科室满意度。

  对内:进一步完善三级质量管理体系,优化工作流程,加强人员培训,倡导员工自我管理,把每件事做正确,将质量控制工作前移。梳理工作制度和各项操作指引,完善消毒供应中心工作手册。建立敏感指标,尝试运用质量分析工具对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和利用,抓重点,控高危,提高消毒供应质量和工作效率效能。

  对外:开展消毒供应客户责任制服务,指定专人负责客户消毒供应全程的沟通、协调、追踪、反馈、宣教等工作,主动为临床解决问题,把服务落到实处,力求为临床提供优质、安全、高效、便捷的消毒供应服务。

  2.配合医院尽快完成消毒供应中心的建设,顺利通过验收和年终评审工作。

  消毒供应中心从去年11月开始归属医院管理,由于目前仍是租赁北大医院的场地、设备开展工作,从形式上来说,好像还没有真正回归,所以消毒供应中心与医院各科室之间的制度、指引还比较苍白。为了更好地为临床服务,操作更规范,沟通更顺畅,将由护理部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尽快制定相关规范、指引,让临床和消毒供应中心自觉履行各自的责任、义务,了解出现问题该如何处理,找谁处理。

  最后,感谢医院给我这个宝贵的学习机会,希望可以将此行的收获,如种子一样播种在我的工作岗位,期待能开花,结出丰硕的果实。

  (消毒供应中心 滕智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