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医学师资研修班香港基层医疗机构学习体会

发布人:高级管理员 发布日期:2013-07-16

  2013年4月15至19日,我参加了深圳市全科医生师资香港提高班,实地考察了香港的基层医疗服务,走访了两间医院,一间老人院,四间普通科门诊。通过这几天的学习考察对香港的医院体系有大致的了解,现将学习体会总结如下。

  一、香港的医疗体系架构

  香港医疗保障制度是全民健康服务制度,由政府直接主办一体化的医疗保健护理服务,为市民提供高质量、全方位的医疗健康服务。市民也可以自行购买商业健康保险,享受商业健康保险有关待遇。

  香港医疗组织架构由卫生福利及食物环境局、卫生署、医院管理局、中医药管理委员会等组成。卫生福利及食物环境局负责医护服务政策制定和资源分配、监察各项政策的实施。卫生署是公众卫生事务监管机构,负责管理公共及港口卫生和基层医疗。医院管理局是法定非政府部门的公营机构,主要是管理香港所有公立医院、全科门诊、专科门诊及家庭医生门诊。中医药管理委员会是一个独立的法定机构,负责制定与执行各项中医药规管措施。

  二、香港医疗体系的主要特点

  (一)政府直接提供医疗服务

  公立医疗机构所需资金完全由政府供给,医生等有关人员均享受公务员待遇,接受政府统一规定的工资待遇。香港医疗保障制度覆盖所有持有香港身份证的市民,保证没有任何会因为经济能力不足而无法获得现有的医疗服务。

  (二)收费低廉

  香港市民去公立医院机构看病只需支付少许费用。普通病房每日收费100元,一切膳食、住院、化验、药物及手术费用均包括在内。门诊每次诊症收费45元,包括一般药费及检查化验费。在门诊不做输液,治疗性注射等工作,也不存在滥开药品及检验现象。

  (三)可及性

  政策上可及,所有市民都覆盖在医疗制度中,地理地域上可及,不论市民身在何处,大都能在30分钟内抵达医疗服务点,并备有救护车及保证市民的紧急医疗需求及时得到救助。

  (四)平诊预约

  所有公立门诊实行预约式,可通过医院上次面诊时约定的时间、电话预约两种途径(考虑香港老龄化程度高,老年人不会使用电脑,为公平起见,不实行网上预约),以前者为主。无论是哪种预约均是电脑系统自动排号,患者按预约时间通常是4周到3个月不等。患者按约定时间在诊室安静候诊,所有诊室启用叫号系统,不存在插队现象。每天医生就诊数量一般在60-70人之间,整个过程紧张有序。

  (五)装修人性化诊疗过程充分注重病人私隐

  开关设计、电梯按键、残疾人通道、洗手设备、地面的箭头指引等十分醒目,设计得很人性化。所有诊室均一患一诊室,除非有特殊情况医生和病人是一对一的服务,医疗过程中注重与病人的沟通,言语口语化,病人很尊重医生,医生也充分保护病人私隐。

  (六)工作务实

  香港基层医疗除开展诊疗工作外,还开展了针对慢性病管理一些活动,如社康外展工作、糖尿病人护理、高血压病人管理、心理疾患的管理、戒烟门诊、康复门诊等。从活动策划到实施,医务人员非常敬业非常认真。任何一项新活动开展前必须进行严谨科学评估,充分考虑成本效益,用有限的财力用在有意义的事件中。

  (七)高度信息化

  香港所有公立医疗机构的就诊信息实行联网,医生可以随意查看调用就诊历史。检验也实现集中收样处理,检验数据实时传输至各就诊机构。

  由于体制的不同,香港就诊模式不可能在内地实现,但香港医疗体制中人性化管理、务实性工作、信息化利用等方面是值得我们好好借鉴的。如果我们能学以致用,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内地的就医环境,医患关系等将会改善,医疗服务质量将大大提升。

  (社管办 杨长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