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秘密武器

发布人:高级管理员 发布日期:2013-09-16

  体外反搏是一种无创的辅助循环治疗方法。体外反搏装置由控制主机、治疗床和包裹人体双下肢和臀部的三级气囊组成,用于治疗心、脑、肾等缺血性疾病。其原理是以人体的心电R波为触发信号,在心脏舒张期,自肢体远端气囊向近端气囊依次充气,压迫肢体,迫使肢体和臀部动脉血液返流至主动脉,以提高主动脉的压力和血容量,从而增加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血液灌注量;在心脏收缩期前,气囊迅速排气,受压的肢体血管突然放松,外周阻力急剧下降,有利于心室射出的血液经主动脉快速注入肢体动脉。以此按心动周期不断重复的工作达到其治疗的目的。

  体外反搏的发展史:1963-1965年美国有四家医院先后开展了名为“体外反搏”的无创性的辅助循环研究,然因治疗效果欠佳而告终。我国中山大学医院郑振声教授和他的课题组历经8年奋战,终于1972年10月研制成功反搏原理及实验样机,1975年9月,我国第一台主动脉内气囊反搏装置诞生。1980年2月,增强型体外反搏装置(enhanced 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EECP)问世并应用于临床,取得良好的疗效。随着90年代初中国的体外反搏装置获得美国FDA认证并进入美国,现今全球应用体外反搏的国家和地区已近30个。美国AHA/ACC(2002年)、欧洲ESC(2006年)和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2002年)相继将体外反搏疗法纳入冠心病、心绞痛治疗指南。伍贵富院长在体外反搏装置的研发、应用推广方面取得较为突出的成就,目前担任中国体外反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秘书长。

  体外反搏治疗其作用在于:

  1、 提高主动脉舒张期压力和血容量,从而使冠状动脉、脑、肾等重要生命脏器的血液灌注量增加。

  2、 心脏收缩期,外周阻力急剧下降,有利于心室的射血,从而减少心肌耗氧量。

  3、 影响血流变性及某些生物活性物质。

  4、 增加血液循环、促进重要脏器的侧支和吻合口开放,改善微循环。

  5、 提高血流切应力,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阻抑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生、发展。

  体外反搏治疗的适应症,如下:

  A、治疗:

  一、心血管疾病:

  1、稳定型心绞痛

  2、 不稳定型心绞痛

  3、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4、急性心肌梗塞或伴有心源性休克

  5、陈旧性心肌梗塞伴有心肌缺血

  6、心肌缺血而致心律失常(房性早搏和室性早搏)

  7、缺血性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8、病毒性心肌炎及其后遗症

  9、心内直视手术后引起低排血量性休克

  10、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后

  11、经皮腔内动脉成形术(PTCA)后

  二、脑血管病:

  1、脑动脉硬化

  2、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3、脑血栓形成

  4、脑梗塞

  5、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6、眩晕综合征

  7、小儿脑瘫

  8、老年性痴呆、血管性痴呆

  9、帕金森综合征(供血不足所致)

  三、眼底病:

  1、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

  2、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

  3、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4、缺血性视神经萎缩

  四、耳疾病: 突发性耳聋

  五、肢体疾病:

  1、动脉硬化性血管闭塞

  2、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3、末梢循环障碍

  六、消化性疾病:

  1、消化性溃疡

  2、病毒性肝炎

  七、其他因供血不足而引起的缺血性疾病

  B、康复:

  1、心脏手术后恢复期

  2、病毒性心肌炎恢复期

  3、颅脑外伤和手术后恢复期

  4、肝炎后恢复期

  5、老年性记忆减退、失眠、嗜睡

  6、其他因供血不足而引起的缺血性疾病的恢复期

  C、保健:

  1、50岁以上尚无缺血性疾病者

  2、脑力劳动者

  3、不能进行室外活动或不愿运动者

  D、消除疲劳:

  1、运动性疲劳

  2、脑力性疲劳

  体外反搏治疗禁忌症:

  一、绝对禁忌症

  1、严重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2、出血性疾病

  3、各种心瓣膜病或先天心并有心脏功能不全

  4、肢体有血栓性静脉炎或感染病灶

  二、相对禁忌症

  1、血压过高≧170/100mmHg

  2、频发早搏(>10-15次/分),心房颤动、阵发性心动过速

  3、左心功能不全

  4、年龄过大>80岁者

  目前我科应用情况:

  我科于2013年5月15日开展“体外反搏治疗”项目,至今已治疗30余人,共250余次,其中包括心血管疾病(稳定性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急性心肌梗塞或伴有心源性休克、陈旧性心肌梗塞伴有心肌缺血、PCI术后)、脑血管疾病(脑动脉硬化、脑梗塞、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等,各位患者均反应治疗效果明显。

  典型病例分享:

  病例1:王某,女,69岁,诊断:1、冠心病冠脉三支病变 2、高血压3级 很高危

  主诉:胸闷伴活动后气促半年于5月12日入院。自诉上楼梯3-4个台阶即出现气促,要休息2-3分钟方可缓解。病人不愿接受介入治疗(其所谓的创伤性治疗),于入院后第四天劝予行体外反搏治疗。反搏第三次后,患者自诉可连续上6-7个台阶;反搏第七次后,患者诉可连续上两层楼梯,并可慢跑20-30分钟。现患者仍在我科接受治疗中。

  病例2:艾某,男,62岁,诊断:1、高血压3级 很高危 2、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患者主诉:头晕半月入院。入院时患者诉头晕明显,不能独立行走,需搀扶,于入院后第二日行体外反搏治疗。体外反搏第二日,患者诉头晕症状明显缓解;反搏第四日,患者诉可自行买菜、做饭,头晕症状消失。现患者已治愈出院。

  病例3:罗某,男,48岁,诊断:脑梗塞后遗症。患者为脑梗塞后一年,现口角轻度歪斜,言语缓慢,有左侧肢体麻木感,左脚只能拖地行走。本患者系香港人,从网上看到我院宣传“体外反搏治疗”资料后,于6月5日慕名而来。随即予患者进行体外反搏治疗。反搏后第六日,患者用流利的语言,兴奋地告诉我:“小周,我要请你吃饭,我可以跑步了,也可以弹跳了,不信我做给你看。”随即高兴地做出了跑、跳的动作给我看。连我自己都觉得惊喜万分。现患者仍在我科接受治疗中。

  “体外反搏治疗”属于医保治疗项目,现我院在住院和门诊均可开此治疗项目。门诊处方开具方法如下:

  门诊医生诊台 →新处方→门诊治疗单。在“项目”一栏键入“体外反搏治疗”,“执行科室”一栏选择“心血管内科”,在“数量”栏键入几次,然后按“保存”即可。

  体外反搏一个疗程为36次,每次治疗45分钟,费用为每次80元。欢迎各科室如有需要患者,可来我心内科找周文娟护士咨询、预约。电话:83982222-32160/32161/32170。

  (心内科)